今年上半年,長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4.3億元,同比增長6%,經濟呈現穩中有進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。
6%,這是長春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,取得的一個頗具含金量的增長數字。
透視這份來之不易的“成績單”,可以看出長春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,錨定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這一目標的信心與決心。
以創新驅動、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,以規模擴大、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。農業生產穩定向好,規上工業較快增長,服務業提質增效,一二三產齊發力,從供給端穩住經濟基本盤,這既是長春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亮點,也是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。
“穩”的基礎不斷夯實,“進”的力量持續積聚,長春正在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勇于擔當、走在前列、作出示范,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明顯進位的進程中穩步向前。
穩農業筑牢“壓艙石”
沃野田疇,“綠浪”滔滔,農機馳騁,果實飄香。
穩住基本盤,托起百業興。今年,長春著力夯基礎、穩產能、防風險、增活力,筑牢農業“壓艙石”,全市農業穩步增長,生產結構愈加優化。
數據顯示,上半年,長春市一產增加值增長6.2%。畜牧業發展加速,主要畜產品出欄持續增加,基礎產能有效釋放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長春力量。
不斷增長的態勢,背后是千方百計奪豐收的使命與擔當,是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的深入實施,也離不開新農田的“硬”支撐和農業科技的新動力,更釋放出長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巨大潛力,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積蓄力量。
好田地才能有好收成。當前,長春市正加快推動現代農業“生產、產業、經營”三大體系建設,大力推廣“四良一智”,全市近60%的永久基本農田都已建成高標準農田,力爭3年內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。在一片片黑土地上,長春正在全面推廣秸稈還田、水肥一體化等增產增效技術,讓崗坡低產地“搖身一變”成了綠色高產田,努力提升糧食單產水平,打造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“長春模式”。
糧食要高產,種子是“芯片”,“良機”是支撐。在公主嶺市現代種業產業園的鴻翔種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種子生產線開足馬力,高質量的玉米種子從這里走向全國市場……如今,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種子年產量超過1.48億斤,持證種子生產企業達55家,已成為東北地區種子生產經營銷售集散地。而在農高區的“黑土糧倉”科技會戰公主嶺示范基地“無人農場”里,可視農業、智能灌溉、生物植保、無人農機裝備等科技力量“大顯身手”,春耕、秋收均由無人駕駛農機完成,田間管理由大數據云平臺實時監控,人工操作從田間地頭變成了在電腦前、遙控手柄旁。從使用新型品種到借助智能機械,新技術“火花”正在“點燃”長春農業新質生產力。
在皓月集團沃金黑牛養殖示范基地里,一頭頭肉牛毛色油亮、膘肥體壯,沃金黑牛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品質贏得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;在恒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智能蔬菜大棚,一排排整齊的水培蔬菜郁郁蔥蔥。在守好“糧袋子”的同時,同步拎好“菜籃子”、穩住“肉盤子”,作為農業大市,長春積極引導支持縣域建設一批契合自身發展定位的產業項目,大力培育肉牛、生豬、肉雞、梅花鹿、玉米深加工、優質大米等產業集群發展。
從傳統耕作到科學種田,從一家一戶生產到集約化經營,從“小農經濟”到大農業、大產業……放眼長春,現代化生產理念貫穿農業生產始終,基礎堅實、裝備現代、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,一個多極支撐、多元動力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蓬勃脈絡正在這里清晰浮現。
強工業挺起“硬脊梁”
今年上半年,長春通過強力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落實,不斷加大工業企業扶持力度,發展內生動力切實增強,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.6%,發展勢頭強勁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產業保持穩定增長,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提質、穩中蓄勢的發展態勢,優勢主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、比較優勢、綜合實力明顯增強。
在一汽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,到處可見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生產場面。上百臺AGV搬運機器人自主穿梭于各個工位之間,按照生產節拍將物料精準送達。搬運機器人與裝配機器人通過數據協調,實現超高精度定位的“默契配合”;
在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里,最新一代“吉林一號”寬幅02B星進入到最后的總裝總測階段。目前,長光衛星已經將108顆“吉林一號”衛星送至太空,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,先后為170余個國家、地區的數百家單位提供了高質量的遙感信息服務;
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核新生物醫藥(長春)有限公司致力于開發首創新藥。由其開發的特異核酸二級結構新藥在療效上超越了同類藥物,不久即將進入臨床試驗;
……
向“新”、向“智”、向“綠”,在工業總量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,長春持續提升工業質量、優化工業結構,構建的“3轉、4強、7新”現代化產業體系已成為全市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。其中,醫藥、電子、裝備等3大產業實現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,汽車、能源、農產品加工、材料等4大產業分別實現穩定增長。
轉型催生“新質”,“新質”促進增效。去年3月,長春啟動實施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三年攻堅行動以來,制定出臺了實施方案及“金9條”具體政策措施,共有556戶工業企業啟動實施“智改數轉”,成功晉級首批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,高質量發展根基進一步夯實。
鞏固提升傳統產業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布局建設未來產業,新技術、新項目、新賽道不斷涌現,在“新”潮涌動中,長春工業經濟正不斷釋放出強大活力,書寫“量質齊升”的精彩篇章。
提服務點燃“新引擎”
一座城市的溫度和品質,很大程度上可通過現代服務業被感知。
今年以來,長春加快引入關聯企業、重大項目、優勢資源,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,多維度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“加速跑”。上半年,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77.1億元,同比增長3.9%。
每天下午五點多,長春市動植物公園開始“上人”,“雪餅猴”還未就位,游客排長隊的情況幾乎天天上演。據統計,今年上半年,長春市動植物公園營收2000余萬元,同比增長412.86%。
傍晚,城投南溪里文旅小鎮里也熱鬧起來,璀璨的燈光、環繞的音響、震撼的大屏幕,大家在傍晚的涼爽中盡情狂歡。從開業至今年6月,這里為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提供了多維游玩體驗,成為長春熱門打卡地之一。
突出文旅帶動,長春重點發展旅游度假、影視文創、會展經濟等業態,高標準打造長春冰雪節、汽博會、農博會等特色展會,加快推進建設東北亞國際博覽中心、長春國際影都、萬達茂等重點文旅項目。
而隨著方特文化科技產業園、時空旅程元宇宙科技館等文旅項目陸續落位建設,長春新業態、新模式迅速崛起,產業融合步伐加快,現代服務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不僅如此,傳統服務業也在轉型中煥發出新活力。在朝陽區重慶路與人民大街交會處,喜事城·國貿婚嫁藝術中心格外醒目。這里已經成為包含餐飲、黃金珠寶、婚紗、攝影、美容美甲等婚嫁全鏈條相關產業在內的,全國獨有的以婚戀為主題的文旅商綜合體。如今,該中心月營業額從原來的每月100萬元升至現在的1000多萬元,同時激發了周邊商圈消費活力。
在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的同時,長春的生產性服務業也逐步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。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服務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,國際業務拓展至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,形成了通信技術服務業務、信息化產品集成運營業務、國際業務、投資業務“四輪驅動”業務格局。
多維度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,長春不斷增添精彩注腳。突出創新引領,長春重點發展科技服務、人工智能、人才服務、專業技術等業態,圍繞服務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,不斷創新服務理念,深入實施“萬人駐(助)萬企”行動,深入企業一線紓困解難、挖潛補增,幫助企業解決政策扶持、人才及用工需要、資金融資支持等各類問題。建設好各類平臺載體,圍繞紅旗街、桂林路等現有商圈,重點打造特色鮮明的服務業街區,積極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。立足長春特色優勢,重點發展產業融合型、數字賦能型、文旅帶動型、都市集聚型服務業,構建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。
新產品不斷涌現,新動能持續蓄積。穩農業、強工業、提服務,為長春帶來經濟量穩質升的新氣象。
上半場鳴鑼收官,下半場敲鼓啟程。當下長春,將繼續以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,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前進。
來源:吉林日報
微信-南
微信-北